我国第三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画 精进卫星科技 开创太空关键产业

  • A
  • A+
  • A++
2019-02-13

我国第三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画 精进卫星科技 开创太空关键产业

(科技部部长陈良基(左)与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合影,背景为福卫七号1比1模型。图由 科技部 提供)

 

行政院苏贞昌院长今(2019)年1月15日签署上任后第一份公文-核定第三期的「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画」,这项计画由科技部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太空中心执行,自2019年起至2028年止共10年,预计投入新台币251亿元,发展6枚先导型高解析度光学遥测卫星、2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遥测卫星、2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结合国内产学界能量,发展高成本效益且具竞争力的太空计画,持续精进本土太空技术,挑战尖端太空任务,同时扩散太空技术效益,建立臺湾自己的太空产业。

 

科技部长陈良基表示,他就任科技部长后,从2017年10月启动专家谘询会议,歷经多次国内外学者专家谘询会议及审查会议,并跟行政院及各部会讨论超过半年以上。对于苏贞昌院长一上任就看到科技带动台湾的重要,令人感到振奋,毕竟台湾是以科技立国,一定要重视科技,才是台湾自由、民主、法治之上,可以长存的根基。太空科技具有带动各项尖端技术研发创新的角色,科技部会全力冲刺,完成这项被託付的重要任务。

 

在现有根基上  发展前瞻遥测卫星星系

第三期计画所规划的卫星任务,是基于第一、二期计画建立的科学技术成果,传承福卫五号及七号之技术,往更前瞻之星系发展。并与国内产学研界合作,採用商用元件,发展通用型卫星本体平台,以降低研制经费,亦可带动国内太空产业之发展。主要规划推动的卫星计画包含高解析及超高解析智能遥测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以及外太空探索与科学创新计画。

 

「先导型高解析度光学遥测卫星」及「超高解析度智能遥测卫星」是传承福尔摩沙卫星五号与猎风者卫星技术,搭载自主发展的光学遥测酬载,影像解析度均优于2017年发射之福卫五号的2米解析度;另外各枚卫星也会搭载各种国内自制的不同科学酬载,以及自行发展的关键零组件,包括星上动态物件辨识系统、绿色推进过氧化氢模组、高速轻量化X-band通讯系统、超高解析度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测器、轻型大口径柯尔施望远镜及智能寻标器等。其中绿色推进过氧化氢模组可应用于太空推进与水下推进,高速轻量化X-band通讯系统技术可应用于航空遥测及卫星遥测的通讯系统,人工智能寻标器的现场可程式化逻辑闸阵列(FPGA)之相关AI智能运算技术可应用在智能载具、智能机械、智能监控器及智能产线等。

 

穿透云层与夜晚  时时刻刻守护台湾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是搭载主动式雷达,由卫星上发射微波到地面,由于土壤、建筑物、海水对电磁波有不同的吸收与反射,卫星会接收反射波并进行判读,特色是可于夜间或有云的天气取像而不受影响。计画执行中所发展的高频宽固态高功率放大器,其氮化鎵(GaN)晶片可应用于5G、汽车及航太通信等,轻型高增益多波束天线可应用于移动式地面站。

 

这一系列卫星将搭配福卫五号,提供臺湾每日多次再访高解析度以及多元的卫星影像与资料,并于重大天灾发生时提供即时影像,可用于快速监测国土安全与环境变迁,对于监测森林滥垦滥伐、地层下陷、地表变形,准确判定灾害范围,充分确保国土安全,满足国土测绘与农林单位等应用需求。

 

探索外太空  为台湾太空科技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画」另外规划配合全球外太空商业化发展的趋势,推动外太空探索与科学创新计画,例如科学观测或创新应用任务卫星或星系,为未来台湾太空科技永续发展奠定基础。所包含的研究领域可涵盖日地物理与天文观测等,如天文物理、太阳物理、海洋及大气科学、电离层以及太空科学等研究范畴。以天文物理为例,规划发展红外线宇宙背景辐射望远镜,量测近红外线背景辐射;无线电长基线干涉仪,以提高天文观测的角分辨率;太空光钟,以验证爱因斯坦重力理论;重力波波源侦测器,观察宇宙重力波波源的伽马射线,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

 

和过去相比,我国「第一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画」自1991年执行至2006年共15年,总预算197亿元,建立太空科技基础设施与培育太空科技人才,并完成福卫一号科学卫星、福卫二号遥测卫星及福卫三号气象卫星任务;「第二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画」自2004年执行至2018年,同样是15年,总预算259亿元,期间整合国内产学研资源,建立我国太空科技研发能量,自主发展福卫五号遥测卫星与猎风者气象卫星,并与美国合作共同发展福卫七号气象卫星星系。

 

第三期太空科技发展计画目标为持续精进本土太空技术,挑战尖端太空任务,扩散太空技术效益,培育太空科技接班人才,并建立臺湾太空产业并带动国内太空新创公司,对于我国推动太空产业的建立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公告时间:2019/02/13
新闻来源: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main&article_uid=14ce61e1-06c3-4849-8673-7848e3b9cc99&menu_id=9aa56881-8df0-4eb6-a5a7-32a2f72826ff&l=CH&utm_source=rss

 

 

资讯来源:科技部

【101传媒/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本文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