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龄社会 百余博物馆人跨界取经 参与文化部支持之「博物馆创龄行动」培训 向医护、社福界请益

  • A
  • A+
  • A++
2016-12-09

​​​​​​​​​​​​​​​​​​​​​​​​​​​​​​​​​​​​​​迎接高龄社会 百余博物馆人跨界取经 参与文化部支持之「博物馆创龄行动」培训 向医护、社福界请益

(图/翻摄自网路)

「高龄社会」即将来临,未来每5人中即有1人是超过65岁的高龄者!为了解高龄者身体与心理特质、对友善环境的需求,在文化部支持下,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2016博物馆创龄行动专业人才培训初阶课程」,100多位来自北、中、南地区的博物馆人员于12月5日齐聚故宫,参与这次集结医护、社福、公卫专家的专业培训讲座。

故宫表示,这次活动邀请跨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知能,让博物馆工作人员能针对高龄观众规划更好更适切的活动与服务,而策划、执行此次活动的国立臺南艺术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刘婉珍教授表示,臺湾即将在2018年迈入「高龄社会」,博物馆是为大家而存在的,很高兴得到文化部的补助,以及国立故宫博物院、臺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中正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协助,让重视此议题的博物馆人有机会与跨领域的专家一起交流。

上午第一场演讲,由臺北市中正区健康管理中心林惠雅组长说明「高龄友善的环境考量」。具护理背景的她投身公卫最大的动机是,认为对年长者的健康照护应该往前延伸,以创意活动避免及延长长者走入医疗健康照护这一步。第二场讲座由刘婉珍院长谈「博物馆与创龄」,刘院长指出, 「创龄」是「创意老化」的简称,是由美国知名精神科医师及老年学专家Gene Cohen博士提出,认为人在50岁以后依然可以全脑开发,保有创造力,而创造力与生俱来,并不仅限于天才与年轻人,因此,高龄者不仅是博物馆「资源使用者」,也是博物馆「资源提供者」和博物馆「资源创造者」。

下午的课程,首先由臺湾大学社会工作系兼任讲师李开敏谈「如何关怀老年人的情绪需求」,建议博物馆人首先要检视自己对「老化」的迷思,第二是肯定老人成长的潜力,第三则是重视个别差异,因老年人口特质的异大于同,应该要提供差异化、有弹性的活动,才能符合个别需求。教育广播电台「银髮新视界」制作、主持人郭念洛则介绍「银髮族无接缝旅游需求」,特别强调活跃老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各种感官。

此外,由臺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良主讲「老人老化生理变化简介」以及「认识失智病程与常见疾病表现」。刘医师强调,失智症最好的照护就是预防或延后失智症发生,参与博物馆活动有益脑部的训练以及拓展社交生活,这也是推动「博物馆创龄行动」最大的意义。最后由臺湾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教授曹昭懿介绍「老人跌倒预防与行动辅具使用」,曹教授指出「跌倒」是年长者意外伤害的第二名,建议博物馆人员在为高龄者设计活动时须考量到老年人的生理限制,尽量不要安排边走边导览的行程,多以定点导览方式,避免年长者发生意外。
    
这次培训活动是博物馆与医护、社福界专家携手合作的开端,期待有更多的博物馆投入资源,针对高龄观众提供更适切的服务。有关本次培训的更多讯息,详见活动官网http://tnnuagiccrm.wixsite.com/creatingageing/2016。

新闻联络人:
国立故宫博物院国会暨公共事务室 许嘉恬主任 +886-(2)-2881-2021*68458 Email: [email protected]
国立故宫博物院国会暨公共事务室 陈慧君   +886-(2)-2881-2021*6846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公告时间:2016-12-09
文章来源:https://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7581

 

【101传媒/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本文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