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音第一人 吴世安与南音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 A
  • A+
  • A++
2016-10-20

无论过去多少年,吴世安总是能一遍遍想到孩童时代的那个自己。那时候,也许是5岁,或者更小,他就站在集安堂里,听父亲与其他人一起弹奏或演唱南音。

 

那些悠扬的曲调、咿咿呀呀的唱腔,在时光中被渐渐尘封,仿佛可以一直到天荒地老—年幼的他听着这南音长大,同时也与南音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厦门南音第一人 吴世安与南音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医不忘南音艺术
吴世安出生于1949年,他的父亲是吴深根,是当地有名的南音老师,被誉为南音界的「四大金刚」之一。吴世安7岁时开始学南音,小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市南曲训练班,并担任厦门市南乐团器乐演奏员。

 

吴世安小时候学过唱南音。「以前到了中秋节、元宵节,大家就会在路边搭一个戏臺子,我们上臺就唱了,当作训练。」吴世安说,不过,南音演唱是男女同腔,而男孩子到了变声期,往往就没办法唱那么高的音。于是,他干脆转去学器乐演奏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世安参加了当地的文艺宣传队,去了龙岩。在龙岩,他进了医院学医,后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医生。1980年,吴世安终于回到厦门南乐团,在厦门市南乐团任器乐演奏员,后任乐队队长、副团长、团长。

 

经歷过多年的实践及研究,吴世安在南音艺术方面的造诣颇深—他精通各种乐器,擅长洞箫、曲笛吹奏,并熟练掌握南琶、三弦、二弦及打击乐的演奏技巧。1982年,他就以洞箫独奏《千里共婵娟》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青年演员比赛银牌。2002年,他作曲的《长恨歌》,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届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华表演(演奏)奖。

 

南音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富矿
不仅如此,吴世安对南音的唱腔及曲牌也有相当的研究。他写了不少论文,如《悠悠尺八传古音》、《感受南音》等。

 

繁忙的演出之余,吴世安还不忘教学与传承南音。1984年至1999年,他长期主持厦门市戏曲舞蹈学校南音表演班和器乐班的专业教学工作(共四届),并担任工尺谱、打管(练唱)、洞箫、曲笛、器乐合奏、打击乐等课程的授课工作。学生中,有两人获省优秀青年演员金牌,两人获银牌,两人获铜牌。

 

2011年,吴世安退休。但他对南音的热爱依然坚持。「我想,一个学生穷极一生,都很难学遍南音的48套词谱、4,000多首曲子。」吴世安说,南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富矿,需要潜心修习与挖掘,才能领悟南音的独特之美。

 

如今,吴世安已是国家级南音传承人,更被誉为「厦门南音第一人」。在传承南音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南音经过一代代传承发展至今,需要适应现代的美感。」吴世安说,要把南音发扬光大,需考虑现代观众的接受度,体现当今时代的美感。他期待南音能随时代发展,创作出更受人欢迎的曲目。

 

从娘胎里
就开始听南音


记者:您从小生活在南音世家,能形容那种感受吗?


吴世安:我对南音的热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我母亲怀着我的时候,就天天听着南音。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在娘胎里就开始听南音、学南音了。到后来出生、长大,周边的人都是从事南音工作的。除了南音,我的生活中似乎没有别的音乐了。


记者:您的父亲是知名的南音老师。在您学习南音的歷程中,父亲对您的影响是不是很大?


吴世安:父亲对我的教导,不仅仅是在南音的演奏或演唱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灌输给我的理念。从小,父亲就对我说,要学好南音,首先要学会听别人吹得好的地方,看到别人的长处。另外,不能只跟一个人学,要领会各家长处,这样对自己才能有所促进。这两点对我的影响很深。

 

记者:您学过南音演唱,后来专注于南音的演奏,能说一说当时的训练情况吗?

 

吴世安:以前的训练真的很辛苦。睡觉前、起床时,我们都要做深唿吸,要做到一口气能唿出坚持一分钟,就像是练气功,目的是把气息练好。如此一来,吹奏乐器时,气息才更平稳。

 

引入经典
创新南音作品

记者:您在南音的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曾将《长恨歌》、《凤求凰》等经典引入南音,对南音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谈谈创作过程吗?


吴世安:2000年,我曾将经典的《长恨歌》引入南音,当时获得了文华奖的音乐创作奖。2015年10月,我又受邀为南音《凤求凰》作曲。我记得是当年5月下旬正式接到创作《凤求凰》曲谱的任务,当时觉得难度挺大。一方面,这部剧的唱词并没有平仄押韵,而南音多是长短句创作。所以,曲作者在创作时不仅要对传统的故事和词有一定的领悟,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来创作曲谱。


记者:从后来呈现的效果来看,《凤求凰》的表现相当不俗。


吴世安:我花了一段时间去反復琢磨,使得音乐在保留南音原味的同时,汲取了南音优秀作品中的曲牌精髓,如《大倍》、《小倍》、《倍工》等。其中还加入了酒盏、四宝等特色乐器配乐,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南音应当 优化组合
记者:谈到南音,和其他中国古老的乐种一样,就不得不提到其传承问题。您对当前南音的现状怎么看?


吴世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音虽得以保存了下来,但却鲜有年轻听众。尽管在厦门和泉州都有南音乐队的表演,但近10年来,乐队里鲜少有新成员加入。不得不说,南音的听众正在慢慢消失。


记者: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吴世安:在我看来,南音一直被认为是高雅音乐,但这所谓的高雅,是一种「自以为是」的高雅。你去听现在的南音,有的曲目,一句话要反反覆覆唱,有时候,4个字要唱5分钟。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难耐住性子听下去;另外,南音界也没有撑得起来的大咖,市场号召力有限;再者,南音是用闽南语唱的,相对比较小众,这也限制了其发展。


记者:您觉得,南音需要做什么样的转变?


吴世安:我认为,现在的南音没有优化组合,没有把好听的发扬下去。我曾提出一个思路,南音的创作要「大题材,小制作,简化情节,以音乐为主,把唱段写美」,要真正做到以内容为主,这样更容易吸引观众。

 

厦门南音第一人 吴世安与南音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 文章内置图片

 

资讯来源:两岸商情

【101传媒/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本文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