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国学夹杂闽南话 听众盛赞

  • A
  • A+
  • A++
2015-07-29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宋明理学』是很专业的一门学问,影响也很久远。」臺湾新兴民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曾在厦门市白鹭洲筼筜书院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国学演讲。

 

据悉,这是筼筜书院「名家讲座」第55场,前立法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朱高正作为点评人也一同出席。许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市民慕名而来,现场座无虚席。「讲得很好,语言平实易懂,有时候还夹杂着闽南话,特别接地气。」刚刚在厦门度过74岁生日的许信良,在讲臺上显得特别有活力,精彩的演讲获得听众盛赞。筼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表示,这场宋明理学的学术交流是很值得大家聆听的。

 

 

 
讲国学夹杂闽南话  听众盛赞
(图/两岸商情杂志提供

 

 

从小就对国学感兴趣

许信良表示,在臺湾,中学时期就要开始背四书。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解释变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而宋明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曾经影响了许多文人去思考,对已经知道的事情加以思考发挥到极致,甚至有文人因此思考到病倒」。

 

许信良从小对国学有浓厚兴趣,也深谙宋明理学的内容。上小学后,许信良开始显露出异于同辈的才智,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杨家将》等书籍。十几岁的时候,许信良把孟子作为自己的第一位导师,把孟子的「志其大者为大人,志其小者为小人」奉为自己的终身座右铭。

 

 

「佛心儒事」是座右铭

由于童年受祖母信佛的影响,大学阶段,许信良一度着迷于佛经,并找到他人生的第二位导师—佛陀。他从佛经中悟到,现代政治家的使命就是要消除如暴政、战争的「人为苦」,减轻如生、老、病、死的自然苦。

用儒家的手段,实现佛陀的心意,「佛心儒事」成为许信良人生的另一座右铭。因此,许信良的演讲也从佛教哲学入手,对照宋明理学最主要的朱熹、王阳明这两派的不同理念,并最终得出佛学与朱子学说和王阳明「心学」有传承也有相似的结论。

 

 

宋明理学与德国哲学相似

为什么会有宋明理学?许信良说:「这其中与佛教文化有很大的渊源,甚至受了很多佛教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传进来便风靡中国,读书人也被征服。宋朝理学家从佛教经典文化中发展出理学,并与传统儒家理论《易经》、《大学》、《中庸》等融合,而宋明理学核心则集中体现在四书。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很值得大家学习分享。曾经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所攻读分析哲学的许信良也常研究国外哲学,他说:「与各国的学问相比,德国的哲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相似」。

 

「读书不应把考取功名作为主要目的。」许信良的话也让不少市民动容。他说:「宋明理学是需要大家好好学、认真学的道理,而作为大人物,就一定要保持初心与良知,这也是宋明理学里的核心道理之一,人要像常常擦镜子一样擦你的心,才能保持明亮,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发扬」。

 

 

读书可以把善行变必然

在许信良演讲结束后,朱高正作为嘉宾,也对这次演讲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感悟。他表示,许信良用了80分钟温习了宋明理学的主线,那么,书读得多的人品德一定好吗?书读得少品行就不好吗?

 

朱高正表示,着名哲学家卢梭在《忏悔录》里提到,读书对品德的改善有帮助。他说:「其实,不识字的人做出的善行缺乏稳定性,而读书可以明理,可以把善行变为必然性。」最让他有所感触的是,在中国一位不识字的工人将自己存的25万元捐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建议创建儒学课堂,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学课堂之一,可见,知识并非是决定一个人品行的绝对因素,却是影响人品行的重要因素。

 

 

(文/陈怀安、潘薇、宗琴)

 

 

 


【一零一传媒/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本文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