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哲学碰上投资 让你梦稳心安

  • A
  • A+
  • A++
2014-11-05

 

当哲学碰上投资  让你梦稳心安

(图/取自网路)

 

向来被视为形而上的哲学,以及充满风险跟拜金主义的投资,两者是否能有交集?在台湾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苑举正身上,可以看到这种可能。

 

念哲学、教哲学,但有趣的是,另一面的苑举正却与财经世界有着频繁连结。除了会看到他上财经节目,从哲学、歷史、政治等各种面向分析全球经济外,苑举正的个人观点与切入角度也独树一帜。2011年,他一场以「索罗斯的异想世界」为题的演讲,探讨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史观,吸引约500位来自金融与投资界的听众。

 

虽然专长在哲学,但苑举正认为,所有社会科学中最有趣的领域是财经:「财经有完整的趋势以及数据统计,是用科学来解释这些现象,却又牵涉到人心的自由意志,是整合社会与自然科学的领域。」

 

经过多年思索,他推论出一套「三不原则」的投资心法:不赚、不留、不花。「哲学家应该解释社会现象的意义,」他指出,而这套投资心法,「能够让投资人梦稳心安。」

 


1. 不赚:建构完知识,钱自然而来

不赚,并不代表投资不要赚钱。投资最迷人、最有成就感之处,是「看对趋势、行动正确」,从市场一片主流声浪中,逆势操作成功。投资人要能在当中修正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财经观察的视野与能力。「投资是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像实验室的科学家,而不是拼运气、比胆识的赌徒,」他指出,「一旦架构完成,赚钱就是随附而至的结果。」

 


2. 不留:投资市场扭曲人性,留下是为了离开

指「留在投资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离开它。」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必须扭曲人性,和市场情绪为敌,才有成功的机会。投资市场有三恶,第一是你赚钱,别人却赔钱;第二是别人赚钱,你却赔钱;第三则是所有人都赔钱,只有操控市场的人赚钱。「人都有彼此互助的天性,但投资市场本质是竞争的。」正因为这三恶违反人性,所以不值得投资人长久留下来。

 

回到投资的起点,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因此增加收入,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不断在市场中杀进杀出,为了投资,反而付出了无心工作、生活紧张、情绪暴躁的代价,结果还未必赚钱,那么,「为什么还想继续留下来呢?」

 


3. 不花:少做「想要」的炫耀式消费

不要做无谓与奢侈的花费,因为这样容易让人为了赚取绝对的投资报酬,影响投资判断与情绪。苑举正说:「人的品味,来自认知到需求,要做自己,不要做不懂的消费。」

 

在生活的物质选择上,只做「必须」与「需要」的消费,少做「想要」的炫耀式消费,就可大幅摆脱被金钱所奴役的情形。必须,代表日常食衣住行所需的花费;需要,则可以是投资自己的学习,例如上课、买书等;以及开拓视野与心境的活动,例如社交活动、艺术欣赏等。想要,往往则代表自己不懂的消费,例如,只问价钱,却不知道买的东西哪里好?贵在哪里?能为自己带来多少价值?

 

 

放眼当今财经世界,真正靠投资致富的比例极少,绝大多数的富豪,都是靠工作致富。想一想,过去这一年来,自己的投资是否真的赚到钱了?赚了多少?付出了哪些代价?值得吗?

 

诚实的面对这些问题后,或许对苑举正不赚、不留、不花的哲学,就有另外一番投资体会。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本文评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