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帝雉全基因体解码刊登国际知名期刊

2018-06-30
  • A
  • A+
  • A++

臺湾帝雉全基因体解码刊登国际知名期刊 | 文章内置图片
(科技部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司副司长陈昭蓉(左6)、国立臺湾大学电机资讯学院生医电子与资讯学研究所所长庄耀宇(左5)、臺北市立动物园园长金仕谦(左7)及臺大跨领域研究团队共同参与本场记者会。图由科技部提供)
 

臺湾帝雉,又称帝雉或黑长尾雉,不仅是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之一的鸟类,亦为我国政府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因其极具稀有性,长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臺大跨领域研究团队在科技部、臺北市立动物园和臺湾大学共同资助之下,执行「臺湾帝雉全基因体解码计画」,成功组装出第一个帝雉的基因体序列图谱,不仅首次达成国内特有种鸟类的全基因体解码,更是全球第一种完成全基因体解码的长尾雉属鸟类,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GigaScience》,此项重要的成果有助于未来帝雉的物种保育和繁殖復育等工作。

 

帝雉是臺湾特有的长尾雉属鸟类,是臺湾的雉科鸟类中,栖息于最高海拔,也是臺湾现有特有种鸟类中体型最大者,为千元钞票背后的主角动物。过去由于狩猎的压力,帝雉族群逐渐减少而成为濒危物种。臺大研究团队由约160倍的基因体片段序列之巨量资料中组装出超过10亿个硷基对的帝雉基因体序列图谱,再藉由生物资讯的分析方法,对大约16,000个基因进行註解及功能性分析。发现帝雉可以生活在严峻的高海拔环境,与负责能量代谢、氧气运输、血红蛋白结合、辐射反应、免疫反应和DNA修復等功能的基因受到演化适应上的正向选择和基因数量扩张有关。此外,藉由首度完成组装帝雉的完整粒线体DNA序列,并与其他亲缘关係接近之长尾雉进行演化分歧时间分析后,推测帝雉可能出现在距今约347万年前的臺湾,从古地理学中臺湾岛形成的时间亦支持了这个假设。MHC-B基因座是鸟类极为重要的免疫基因群,研究亦发现,帝雉拥有与原鸡相类似的基因组成结构,此成果未来将有助于本土鸟类的禽流感预防与治疗等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及资源。

 

基因体图谱解码是世界各国对于重要生物资源有效保存及运用的新方法。透过帝雉基因图谱的解读,除了提供鸟类生物资源的永久保存外,更能获得在保育和復育工作上所需的物种特性资讯,解答帝雉在演化上、环境适应力等各种性状跟基因间关连性的相关问题。随着本计画的完成,不但推动臺湾生态保育工作迈向崭新的里程碑,更可与世界接轨,促进学术合作交流与提高臺湾的国际能见度。

 

公告时间:2018/06/27
新闻来源:https://www.ey.gov.tw/Page/AE5575EAA0A37D70/4e7b1571-4a84-481c-84aa-2676e1ed7398

 

  • 本文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