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革命家 自创亮点光耀门楣

2017-05-08
  • A
  • A+
  • A++

别再说我靠爸! | 文章内置图片

文‧陈彦竹

「哥哥爸爸真伟大,名誉照我家……」真的是如此吗?成就与名誉被压在上一代底下,这是为什么大多接班者不乐意听到自己被称为二代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是继承者,而是革命家。

 

在一般人心目中,所谓的「二代接班」,不外乎是空降承接上一代所打下的企业基础,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与关注硬生生比寻常上班族更加吃香。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二代接班 四大困境

 

一代不敢完全放手

曾因公事多次与父亲火爆冲突的太平洋自行车总经理林鸣皋表示,「我曾经提出七十页的公司改革企划,父亲看不到五分钟,就把它扔出窗外……」。

因世代背景不同,价值观差异也不断增大,上一代认为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新一代则认为赚钱时机要及时把握,先投资后才能赚钱,两代间的观念落差,俨然是二代接班的不定时炸弹。

身为NeST企业家二代研习班品牌的创办人许文俊表示,「二代常常一毕业就在家工作,并没有在其他公司上班实作或创业的经验,」对比臺湾第一代企业家曾拎着皮箱行遍天下的经歷环境严格考验,「缺乏实务经验」也是造成一代不敢完全放手的最大主因。

成功被缩小 失败则放大

选择不直接接班家中成衣厂,另闢服饰新通路辅佐家中工厂的LOVFEE总经理廖承杰:「做得好,人家说是父亲给的资源,做不好,会被说是丢家里的脸」。

中国生产力中心总经理张宝诚则说到,「二代任何所为,皆被一代做比较,认为受比较好的教育,从小到大有丰沛的资源,应该比一代有更好的成绩,还有很多成长空间,」所以其实一代对二代的要求比一般人高,唯有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始可让自己的能力有能见度。

家长关係难以拿捏

老臣沟通困难加剧

因父亲病况而紧急准备接班,大学时间半学半接班的金锋高磁董事长陈虹伃:「大家看我年轻,因为父亲的关係而上位,因此我做的任何决定,像是地位最低的员工,需要努力的说服同事,才有人愿意执行」。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副处长林美雪,提到家族企业涵盖了情感决策的复杂性,在公私难分明的状况下,也往往会出现称唿、上班时间、沟通态度、角色认知等问题,这在公司的日常工作或会议上,容易造成与公司同仁不平等待遇,有失企业士气。

一代人脉资源难转移

林鸣皋:「许多制程上所需的零件,都需要厂商资源的协助,但是卖父亲面子而帮助的厂商不一定会理我……」。

林美雪表示,「传承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其实占比最轻,更重要的是在制度面的建立,以及人脉的转移,」在创业阶段,与产业相关的人脉皆须从头建立,因此需要长时间奠定的基础,往往难以短时间完成交接。

 

F1赛车也青睐

磁铁公主─陈虹伃

 

「大一那年,父亲的癌症病情急转直下,在中部唸书的我,只能休学回北部,除了父亲的病情要顾,还有父亲辛苦打拼出来的磁铁工厂。」金锋高磁执行长的陈虹伃咬牙接下事业,却成功带领金锋高磁成为各大超商礼赠品、德国F1赛车国旗磁铁的爱用厂商,日本磁铁书籤最大制造商……。

 

俐落的短髮及清秀脸庞,自然率性的灿烂笑容散发着光彩,这是陈虹伃给人的第一印象,「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出来喝杯咖啡,悠闲一下了」!

很难想像,刻板印象中传统、呆板的磁铁工厂,是由眼前这位三十出头岁的年轻人带领,并且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受到国际厂牌青睐。

 

挑战接班 不畏困境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陈虹伃,得知父亲癌症病情,于是在知道的那一刻,就与父母开过不少次家庭会议,心里早已做足了准备,那时,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陈虹伃说:「父亲一想到需要传承的事项,就算是半夜大家已经熟睡,也会把我叫起来讨论,但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要将父亲辛苦打拼的事业永续经营,绝不会让一切随着生命一起结束」。

她提到老一辈在创业时,将生活娱乐都嘘声,百分之百的投入工作,但身为二代接班的她,面临「要比上一辈更优秀」的压力,「我还是觉得承接家业,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礼物,而是一种使命,」陈虹伃活泼的笑容,顿时收了起来。

「在这个位置,做事要谨慎,但神经要够大条,」陈虹伃苦笑地说着,虽然是经营者,但想要做出改变现况的决定,还是需要看公司老臣们的脸色,被误解是基本状况,「除了学会专业技术,还得要懂得沟通」。

 

主动找问题 

同侪是浮木

 

已经接班两年的她,起初并没有遇到过不去的困难,但是却有认知「或许是我自己没有发现问题点!」于是自动报名课程,期待学习以及反思自我行事上的缺漏。

而在课程中,让她认识了与自己经歷相当的同侪,向学的她,也与同侪共同成立了讨论小组,「每次将一项自己遇到的公司状况提出,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讨论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一个SOP可以直接套用所有的产业、组织体系,」但是在思考过后,值得学习的观念,都可以变型套入。

 

远观趋势

果断决定拯救营运

 

陈虹伃从磁粉原理到制成机器的使用一步步慢慢学起,即便与嚼着槟榔、让人难以亲近的叔字辈师傅,她也能与大伙打成一片,「因为家中还有个妹妹,我从小个性就比较独立,比较像男生」,也因为瞭解产程关係,让她对于磁铁商品研发总是可以快速与师傅沟通制出。

注意到世代科技改变,越来越多商品研发可能取代磁铁需求,「这是永远都要思考的课题,」不让销售缺口追着跑,陈虹伃无时无刻为磁铁发想新用法,「臺湾还在用传统相框,但美国已经在流行磁铁相框,」注意各国趋势,让陈虹伃逐渐抓住设计方向。

说到唯一与父亲的理念摩擦,「验厂!他总认为好东西不用证明,大家自然会知道,但是如果想要外销,根本没有口耳相传这回事!」父亲生前曾与陈虹伃有理念上的迥异,「上一代白手起家的打拼,真的会很保守,怕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但是就看不远」。

而验厂这项待考虑的决定,就在陈虹伃父亲去世后,开始执行,日后也确实因为有不同的第三方公正单位认证,以及开发磁铁商品不同品项让客层多样化,使金锋高磁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外销到全球四十五个国家,更补足了因世代科技改变,而被取代的商品销售(例如:磁铁电话簿)缺口。

「除了验厂的想法不同之外,每当我提出的方案,他都让我去尝试,他说只要还付得起的学费,就让我去摸索,」陈虹伃微笑谈着与父亲毕生成就最接近的接班生涯,她自信的表示在此实战经验下,所做的决定也证明了自己的决策选择、父亲的教导模式,未来她将继续带着这份成就,闯出属于自己的磁铁王国。

 

红点与IF都爱它

自行车勇士─林鸣皋

「如果你不是我爸,我早就揍你了!」太平洋自行车硬脾气的父子,经歷过大大小小的冲突,至今,仍是最佳的拍档,将MIT自行车添上设计附加价值销往国际,「我们年营收平均是五亿新臺币,」创造佳绩的太平洋自行车总经理林鸣皋自信说到。

 

林鸣皋忆起过去,「即使是二代,不用自己建楼梯,也要从平地爬起,才不会怎么摔的都不知道」!

 

年幼赌一口气  

内心仍有使命

 

从小寒暑假都到家中公司帮忙的他,直到高中的某个暑假,因为公司事务而起冲突,年轻气盛的他,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伤透父亲的心,原本负责帮父亲开车的他,隔一天早晨,状况却改变了。

「我父亲在早餐过后,拿着车钥匙就直接出门了,当时的我,只有自以为可以轻松一天的想法,」林鸣皋说到当时有点心虚却又故作逍遥的他,忍不住打到公司询问状况,却得到同事「董事长贴公告,写你永不录用耶!」的回覆,瞭解事态严重,却没有主动前往解决。

一出国就是八年,原本到国外想走走不同的路,再接到家中公司消息时,竟是财务不佳的状况,林鸣皋第一时间不假思索的赶回臺湾,「老实说,回到家中公司,看到财务状况想马上打包回美国」,林鸣皋开玩笑的说到。那时的臺湾面临金融危机,以及各大厂商皆外移中国大陆的市场变迁,原本十亿元的营业额剩下不到一亿元,公司规模从三百多名员工瞬间缩减至六十名的窘境。

 

接班不是问题 

解决公司问题才是重点

 

刚回到公司,还异想天开的他,与两个好友同事,计划着一项拯救公司方案,就在一整个月的密会计划下,「我们把整整七十页的万言书交给董事长,但是他却花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翻阅,就打开窗户,把我们的心血全部往外一扔,」林鸣皋气愤又觉得好笑的说着,当下两个同事愤而离开公司,并且生气地留下「用人勿疑,疑人勿用」八字反击董事长的作为。

「他们能走,可是我不能啊!」讲到当时很生气却不能有所反抗他,想到的方式是只有更瞭解公司,培养出无人能驳的专业才能大声说话,林鸣皋下定决心开始到各个基层部门做起,「我自己从头学!」不服气的他,用行动证明回臺以及留臺的毅力。

就在经歷每个部门第一线过后,林鸣皋顿时解开所有疑惑,「原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董事长为什么丝毫不採用,但是当真正瞭解公司后,发现我的计划真的是天马行空,更打脸自己,表现出有多不瞭解公司营运面的问题」。

 

做出市场区隔  

翻转代工命运

 

林鸣皋以公司现况结合国外特色商品学习经验,也因此找到了商机重点,忆起当初一心执意的减少成本开销,却发现应以提高商品与品牌价值的方式营运,「在国外念书时,我发现他们从小培养兴趣而且提早走进专业的教育方式,对于未来工作的运用上,非常有帮助」。

于是从合作伙伴公司寻找各国机械设计师加入团队中,推出高端精品折叠车与市场区隔,在此领域成功地获得佳绩,外销日本、德国、美国等数十国家,甚至为了想增加品牌程度,积极参加展览与报名设计奖,不仅得到欧洲展设计奖,在展场中有了能见度,慢慢地往德国IF、红点国际设计大奖努力,「因为得奖的关係,也增加了网路销售的机会」。

甚至将企业品牌顺势年轻化,成立太平洋自行车博物馆,「博物馆前就有个站牌!」林鸣皋开心地介绍,因为博物馆的成立,如同把公司的故事具体化成了观光景点之一,吸引人潮,并设立咖啡厅,让太平洋不只是自行车传统产业,更是凝聚自行车车友们,的交流园地。

原来这就是父亲的另类教导,对于接班事项没有任何交代,凡事都让林鸣皋自己碰触,找到问题点,并且放手让他自行解决,「父亲的教导方式,虽然让人很生气,但是其实别有用心,到了长大后,父亲才跟我说,因为在当时他如果用说的,我也听不进去,干脆让自己去试试看」。

经营四十三年的公司,董事林正义只用了一秒钟交棒,说放手就放手的他,交给林鸣皋的不仅是一间公司,更是完全的信任,「靠自己摸索,才能踏实的走向未来的每一步」林鸣皋说到。

 

 

成衣厂转身掳获少女心  服饰战将─廖承杰

「长大后,我宁愿去便利商店工作,也绝对不要做衣服相关的事业!」是LOVFEE网路服饰品牌总经理廖承杰在高中时的想法。「我经营的男装网拍曾经年营收排行第一名,现在LOVFEE年营收平均两亿五千万新臺币。」却是他现在的成绩。

 

「下了课,看着同学去玩,我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就是家里的成衣工厂。 」每天剪线头、摺衣服,年长一点,开始帮忙包装、开车送货,甚至跑遍全臺湾帮家里工厂找订单,且为了回家帮忙,连课后辅导都无法参加……,这是廖承杰童年的缩影。

看在廖承杰眼中,从小父母亲为了成衣工厂,日以继夜的工作,却也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相当令人不捨,而这个感受在他长大后更加深刻,也让小小年纪的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况。

 

嗅到新商机  

重摔仍再战

 

「当然父亲还是希望有人接工厂,但我想的是,传统产业势必会转型,那我就出去闯闯,或许能为家里带来更多的订单,」即使想法受到父亲支持,离开家中工厂,廖承杰仍是背负着家业压力打拼。

二○○三年,在网拍还未全面普及的年代,太太钟紫绮就开始到五分埔批货到网路贩售,没想到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因此对服饰有极高敏感度的廖承杰注意到这波网路新商机,开始将家中成衣移至网路贩卖,并尝到了不少甜头,甚至创下网拍男装销售第一名的纪录。

不过,离开父亲工厂、急着拿出漂亮成绩单的他,却也因此踏错步。「当时为了让业绩增长,开始大量採购女装,但却因为没有抓到卖点,所以批发的商品大滞销,瞬间负债新臺币上千万」,廖承杰说。第一次跌这么大一跤,原本已经有了当上班族稳定工作就好的想法,但是因为弟弟廖伟翔「难道你现在就要退休了吗?再拼一次吧!我支持你」的一句话,拉回廖承杰的信心。

 

产销合一  

成功力道加倍

 

「哥哥做事谨慎,对服饰产业专业度又很高,在这个阶段就停下来,真的太可惜!」这是廖伟翔对哥哥的看法。有了弟弟帮忙筹措资金的支持下,二○一三年,廖承杰为了能自我掌控品质,开始从单一网路通路品牌做起,钟紫绮说到,「因为过去网拍经验,从此便瞭解年轻网购族的需求,」因此以平价时尚出发,掳获小资女性客群。

廖承杰提到,公司成立初始虽然只有七个员工,但为了导正过去跌倒的原因,即使需要一人要当多人用,廖承杰也坚持平均三个月就前往日本与韩国,观摩当地服饰流行趋势,并把相关概念带回臺湾再设计,跳出传统「平价等于廉价、俗气」的品质。。

除了设计外,廖承杰丝毫不敢忽略网拍所注重的会员数以及库存控制量,他笑说,由于过去网拍所认识的人脉,部落客与人气模特儿义不容辞来协助宣传,口碑也慢慢散播出去。再加上从小对成衣厂服饰设计制程相当瞭解,因此公司规模虽小,但是企划、视觉、商品设计、採购与客服五脏俱全,上线短短一个月,就开始有不少订单,营运至今,员工已是当初十倍之多。

「我们品牌的制造商,就是父亲的工厂!」没想到,出去另闢新路的廖承杰,最后反而为父亲的工厂带来更多的订单,「我们不用再全臺湾跑透透了,网购的兴起让传统成衣订单流失的父亲吃足了苦头,但是现在,却是最重要的利器!」在自家仓库的他,看着每个月近六万件的出货量,不再是小时候的恶梦,而是一件件的成就感。

「父亲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事,不是哪一个环节该怎么做,而是对自己负责任、对任何人有诚信,」谨记父亲的观念,廖承杰接班的是处处可运用的成功观念,而不只是一个商场箴言。

 

  • 本文评论:
分享: